11月5日下午,中共如皋市委书记何益军同志来如皋校区开展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专题调研。
在“江海火种”纪念墙前,志愿者向领导们详细做了讲解。
1921年中国共产党胜利诞生,第二年,毕业于如皋师范的吴亚鲁便参加了党组织,成为江海地区最早的党员。同年暑期,吴亚鲁回到如皋,与魏建功、吴俊升等人组建“平民社”,并创办了社团刊物《平民声》。这是南通地区最早的革命团体和进步刊物。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是南通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启蒙人,是江海大地革命运动的先驱。
在他们的影响和引导下,一大批爱国有志青年积极投身革命事业。1925年,如皋师范进步社团“劲社”负责人陆景槐同志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江海地区早期的党员。随后,陆景槐同志带着党的指示回到如皋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他在同班同学中发展苏德馨等十多位进步青年入党。
1925年10月,在当时的中共江浙区委指示下,陆景槐、苏德馨等人创立了江海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如皋支部,陆景槐同志任党支部书记,成为苏中党组织的创始人。从此,中国共产党在江海大地上有了她的基层组织,在广大爱国进步的江海儿女心中便升起了一盏永不熄灭、永放光芒的明灯,革命的火种播向江海平原,撒向祖国大地。在党的领导下,江海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
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杭斌热情接待何书记一行。